秦皇岛,这座拥有22个旅游景区、100多个景点的著名旅游城市,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:120多公里的海岸线,人类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入海处,国内绝无仅有的滨海大漠……然而,曾几何时,这块宝地因不合理的开发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。
为了让这“美的自然”,重现“自然的美”,秦皇岛市近年来实施了碧海、蓝天、绿地行动,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。
海岸线,是旅游疗养的最佳目的地之一。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,在秦皇岛的海岸线上,各式的建筑垒起来了,海的优势也一天天地弱下来了。面对这样的严峻现实,秦皇岛人切切实实地感到了一种危机。
去年3月,他们立足当前,放眼长远,制定了《秦皇岛市滨海环境综合整治方案》。这个方案规划出重点整治的“两带五区”,即海滩控制带、滨海建设重点控制带和山海关与海港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区、海港区与北戴河区之间的海滨森林公园、北戴河与南戴河之间的绿化隔离区、洋河口与界河口之间的滨海防护林区、大蒲河以西的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,并确定在此范围内,拆除滨海临建及有碍景观的建筑物,规范渔船停靠和海水养殖,净化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海岸线和近海陆域。为确保方案的严格实施,市里成立了滨海岸线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。截至1999年6月底,全市共拆除各类建筑物136处,总建筑面积达2.95万平方米。市委、市政府还明确规定:对于在“两带五区”规划控制范围内符合规划进行建设的项目,由各县、区政府把关后,经市土地管理局审核,报市海岸线规划、开发利用和保护领导小组审批。
在整治滨海岸线的同时,他们还投入1400万元,适时进行了绿化美化。海港区依照公园建设模式,对辖区两个浴场进行了规范、建设和管理,还更新改造了冷季型草坪17600平方米。
如何提高全市环境质量,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,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,是摆在秦皇岛面前的关系到经济、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。
从1983年开始,秦皇岛市便成立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领导小组,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,对北戴河近海海域水质达标、15家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医院污水限期治理达标等5项环保目标,实施了责任制管理。目前,15家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已基本达标。同时,全市取缔了一批造纸厂、制革厂和土法炼金厂。日处理能力达7万吨的北戴河西部污水处理厂,主体工程已于近日竣工。
在秦皇岛境内,直接入海的主要有石河、洋河、戴河和汤河。其中,洋河水质已于前年实现还清,去年已将其他3条河流列入治理的重点。
为保住碧海、蓝天优势,北戴河区将60多台燃煤茶炉改造为燃气、燃油型,治理、更新各类炉窖200余台,使烟气黑度达标率达到93%。市里除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和在车辆上安装尾气净化器外,锅炉比较集中的海港区已于1998年9月开始启动了总投资1.78亿元的热电联网集中供热工程。
秦皇岛市从近几年开始,实行了建设项目环保“第一审批权”制度。不符合环保标准的,无论眼前的效益有多好,一律不上。为加大监督力度,市里还成立了专门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。
天人合一,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描述的一种理想境界,是人与自然之间最完美的辨证统一。从另一个角度说,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秦皇岛市有独特的地理、气候、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。在这块土地上,生活着340多种野生鸟类,北戴河千亩滩涂、昌黎七里海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它们的理想家园。这里还有着数以万计的爱鸟人,他们不仅喜欢养鸟、观鸟,还热衷于为鸟类创建最好的生存环境。为了增强人们对鸟类的热爱之情,秦皇岛分别在莲蓬山和燕塞湖建了“鸟语林”。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自然,更深刻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,秦皇岛人利用滨海森林建起了野生动物园。这里的鸟不是关在笼子里,而是散养在森林湿地之中,不但没有一只飞走,还引来不少空中“过客”在此休憩、中转。
秦皇岛市从前年起采取了盛繁期禁渔的措施,人们也因此真的感到海里的鱼虾多了。北戴河一位老教师,为了让海里能生存更多的蟹,每年春季都要从市场上买数百元的蟹苗,撒到大海里。
为了尽可能地回归自然和享受自然,秦皇岛市在城市建设中,实施了“绿色家园”规划。他们制定了《城市绿化管理办法》,规定凡新建项目,居民区绿地规划不得少于30%,旧城改造项目也必须有相应的规划,否则一律不予批准。为了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,提高城区的空气质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,市里去年在海港区建起了占地166亩的新世纪公园,人称城市里的绿色明珠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秦皇岛市的人均公共绿地已达6.5平方米,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5%,城市街道绿化率接近100%。
优美的环境,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,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去年1至9月份,秦皇岛市的旅游社会收入已达24.77亿元,比1998年同期增长7.55%。继1998年被评为首批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之后,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,成为河北省乃至中国北方城市的佼佼者。